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201-W05)第20期

本期內容:回答讀友的提問

🎅 前言

各位熱愛中醫學習的夥伴大家好,我是這份學習週誌的撰稿人Frank Lee。這是第20期學習週誌,這期是2024年的第5週。

目前正在閱讀《慎柔五書》,目的是每週會將著作的內容+自己閱讀的摘要,想到的重點與臨床相關筆記寫給大家參考。也歡迎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,如果有什麼想法的話,可以回饋在意見欄裡面。

這一期先回答一則讀友的問題。也歡迎大家看完後,給予建議與經驗分享或指正。

👉🏼讀友的提問

現在病人真的很常脈都只顯現在寸部,想問學長會如何選擇要先滋陰還是補陽。會想這樣問是因為有時候遇到病人的寸部有脈,如果是軟趴趴無力的,我常選擇陰陽都補通常效果不錯。但如果是介於滑大有力(比方說這裡提到的地黃湯系列)跟軟弱無力,按下去好像不夠空洞,想要請問學長會從什麼點去切入治療的方向。比方說先問病人有沒有亡津血營養的部分嗎?(前幾周的內容) 謝謝學長。

Frank:

這個問題我可能會去思考幾個邏輯:

  1. 患者的病情,跟寸部脈象反應的相關性:

    1. 譬如假設是外感,脈象也反應在寸部,那根據左右手,思考心肺功能與這位患者病情的相關性。

      1. 舉例來說,有太陽病中風的相關症候,脈象也反應在寸部。一般來說常態會表現「浮緩」。

    2. 譬如假設是消化系統的疾病,脈象反應在寸部,那麼一樣根據左右手分候的不同,思考心肺與消化系的連動。

      1. 舉例來說,太陽與陽明合病,可能會導致的消化系統症狀,脈象也有可能反應在寸部,甚至延伸到關部。注意下列兩條都是以消化系的症狀表現,但脈象要注意寸與關之間,譬如葛根湯的「浮緊長」,在寸關之間表現。

      2. 太陽與陽明合病,不下利但嘔者,葛根加半夏湯主之。

      3.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,必自下利,葛根湯主之。

    3. 也就是說,寸部候心肺,跟太陽有關。要進一步思考太陽,亦即近一步考慮「呼吸系統、循環系統」是否有什麼樣的病況與病情。

      1. 如果脈診到比較「軟趴趴無力」,排除外感之後,從形勢來評估的話,形跟材質有關,勢跟動力有關,所以從「陰陽雙補」的考量是合理的。

      2. 舉例來說,氣陰兩虛+心陽推動不足,症見易自汗,疲倦,健忘,生脈散+桂枝黃耆,就是一種可能的例子。

  2. 如果診到寸部介於「滑大有力」與「軟弱無力」,「按下去好像不夠空洞」。一般來說,要搭配患者的病情、證候與病種才比較好評估這種脈象的表現。

    1. 譬如偏「滑大有力」這邊,「飲食內傷,氣口急滑」(《引自瀕湖脈學・四言舉要》),「滑主多痰」….「浮滑兼風」,會思考的是否有病理產物。「按下去好像不夠空洞」,表示有阻滯感,要去鑑別是否有其他原因導致的表現。

    2. 偏「軟弱無力」這邊,「勞倦內傷,脾脈大弱。欲知是氣,下手脈沉」。勞倦內傷系列偏虛,就要評估是否有起居作息,思慮過度,或者營養狀態,加上長期的因素,導致的體機能弱化。

    3. 慎柔提到的代償脈象,就是臨床上比較容易難誤認而需要鑑別的:

      1. 譬如八物湯:兩手俱數,大便燥者;[見第15期]

        (腎脈)洪大有力,地黃湯;[見第16期][見第14期解腎水枯,枯木生心火一節]

        內傷,寸脈大於尺脈,此陽盛脈也,宜用保元湯加歸、芍引下,則大脈去,而陽氣亦內收矣。此從陽引至陰分之法。[見第17期]
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
常用心智圖來複習,就會逐漸地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地圖框架與脈絡。再提供下方圖給大家做複習,推薦大家自己手動畫一個自己理解的心智圖,會更有印象。

首先臨床上要有外感與內傷的病種區分框架,「六經為感證傳變之路徑,三焦為感證傳變之歸宿」,越往歸宿病走,就會有三焦思考辨證的趨勢。內傷裡的虛勞病種,「男子平人脈大為勞,極虛亦為勞」會有兩種可能的表現,一種是代償性的脈大,臨床上會容易以為是真的熱證,另一種是極虛脈,這個範疇比較好認。

為什麼會產生代償性的脈大?我們可以從保元湯的病機窺得一二:「初因氣不足,氣化為火,燒爍真陰」,慎柔的例子,寸>尺,考慮保元湯+歸芍。這是寸部的例子。

兩手俱數,大便燥,看起來也很像熱證,但在慎柔的舉例中,用的是八物湯(四君+四物),因此這個要跟在六經的範疇下會用陽明亡津液,脈大,大便難的承氣輩作鑑別。(「氣有餘者,非氣也,火也。」)這是關部的例子。

地黃湯,腎脈洪大有力,這是尺部的例子。

注意外感與內傷在診斷上需要鑑別。

隨著知識點的疊加,最小的整理方法是: 收集→分類→歸檔(以便下次能夠再次使用)

目前電子報已來到第20期,有蠻多知識點疊加起來。學習過程中,其實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遺忘。也推薦大家可以針對不熟悉的知識點,翻一下作為複習。先預祝大家新春愉快,21期電子報將會預計在2/21發刊

祝大家臨床常樂,學習愉快!

240201.Frank Lee.

如果想要回看或複習前幾期的話,請參考這個連結:

請填寫問卷回饋意見,協助我繼續調整電子報內容!謝謝大家的回饋與填寫,讓我後續調整電子報的動力。

感謝您支持電子報的運作~

**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,目前維持電子報發送平台一年的經費已募得約100%,感謝大家的鼓勵!

目前平台會預計持續發刊到52期! (目前20期)

如果您喜歡電子報內容,歡迎您以贊助一杯咖啡的方式支持。您的支持將幫助我繼續提供優質的寫作,並支持平台的營運。謝謝您的鼓勵與陪伴!👇🏻👇🏻👇🏻

中醫的眼睛,學習觀看。

中醫的耳朵,學習聆聽。

中醫的心,學習發現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