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31123-W47)第11期

本期內容:知識點11 - 治虛有三本

每天閱讀五分鐘的中醫,然後去體驗世界的種種吧!

🎯前言

各位熱愛中醫學習的夥伴大家好,這是第十一期學習週誌。也恭喜大家積累到第十一週啦!

我是這份學習週誌的撰稿人Frank Lee。這一期要來跟大家介紹《理虛元鑑》這本書裡面的一節「治虛有三本」。參考的段落源自笈成,大家看過後若有興趣看其他段落,可以到笈成網站上參看喔!

一樣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佳句:

習慣改變的聖杯並非單一一次百分之一的進步,而是上千次的累積。一連串原子習慣堆疊在一起,每一個都是整體系統的基本單位。

一開始,小進步或小改善可能看似毫無意義,因為很容易被系統的重量沖掉。就像一枚硬幣不會讓人致富,一個正面改變,例如每天靜心一分鐘或閱讀一頁書,也不太可能造成值得注意的差別。

然而,當小改變持續層層疊加,人生的天秤就會開始傾斜。每一次的進步或改善都像在天秤正面的那一端放上一粒沙子,慢慢讓事情倒向對你有利的那一方。若能堅持下去,最後,你會抵達一個轉捩點。突然間,堅持好習慣變得輕而易舉。系統的重量不再對你不利,而是為你所用。

在這整本書裡,我們讀到數十位頂尖人士的故事:奧運金牌得主、獲獎的藝術家、企業領導人、拯救人命的醫生和喜劇明星都運用微小習慣的科學,來精通自身技藝,躍上所處領域的頂峰。本書提到的所有個人、團隊及公司面對的狀況不同,但最終都以相同的方式成長:致力於持續不懈地創造微小的進步或改善。

成功不是一個拿來達成的目標,或是一條拿來越過的終點線。我在第一章提到:「如果你覺得改變習慣很難,問題不在你,而在你的系統。惡習一再復萌,並非因為你不想改變,而是因為你的系統不適合改變。

《原子習慣》

這份電子報,也是基於這樣的觀點,在中醫學習方面,希望能夠持續不懈地創造微小的進步或改善。

祝大家臨床常樂,本期閱讀與學習愉快!

231123. Frank Lee.

👉🏼知識點11-治虛有三本

  • 治虛有三本,肺、脾、腎是也。肺為五臟之天,脾為百骸之母,腎為性命之根,治肺、治脾、治腎,治虛之道畢矣。1

  • 東垣發脾胃一論,便為四大家之首;丹溪明滋陰一著,便為治勞症之宗;立齋究明補火,謂太陽一照,陰火自弭。斯三先生者。皆振古之高人,能回一時之習尚,闢岐黃之心傳者。2

  • 然皆主於一偏,而不獲全體之用。是以脾胃之論,出於東垣則無弊,若執東垣以治者,未免以燥劑補土,有拂於清肅之肺金3

  • 滋陰之說,出於丹溪已有弊,若執丹溪以治者,全以苦寒降火,有礙於中州之土化4

  • 至於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,此實一偏之見,難為古人諱者,而後人沿習成風,偏重莫挽,凡遇虛火虛熱,陰劇陽亢之病,輒以黃柏補腎、知母清金,未能生腎家真水,而反以熄腎家真火5

  • 夫腎者,坎象,一陽陷於二陰之間。二陰者,真水也。一陽者,真火也。腎中真水,次第而上生肝木,肝木又上生心火。腎中真火,次第而上生脾土,脾土又上生肺金。故生人之本,從下而起,如羲皇之畫卦然。6

  • 蓋腎之為臟,合水火二氣,以為五臟六腑之根。真水不可滅,真火獨可熄乎?然救此者,又執立齋補火之說,用左歸、右歸丸,不離蓯蓉、鹿茸、桂、附等類,而不顧其人之有鬱火無鬱火,有鬱熱無鬱熱,更不慮其曾經傷肺不傷肺7

  • 夫虛火可補,理則誠然。如補中益氣湯,用參、耆、朮、草之甘溫以除大熱。然苟非清陽下陷,猶不敢輕加升、柴、歸、姜辛熱之品,乃反施之鬱火鬱熱之症,奚啻抱薪救火乎!8

  • 余唯執兩端以用中,合三部以平調。一曰清金保肺,無犯中州之土。此用丹溪而不泥於丹溪也。一曰培土調中,不損至高之氣。此用東垣而不泥於東垣也。一曰金行清化,不覺水自流長。乃合金水於一致也。三臟既治,何慮水火乘時,乃統五臟以同歸也。9但主脾、主腎,先賢頗有發明,而清金保肺一著,尚未有透達其精微者,故余於論肺也獨詳。此治勞之三本,宜先切究也。

  1. 這邊剛開始就先提出本節的大綱:治虛有三本,肺、脾、腎的考量。

  2. 接下來提到東垣-脾胃,丹溪 -滋陰,立齋-補火的臨床觀點。

  3. 從單執一個觀點,來思考其反面:「若執東垣以治者,未免以燥劑補土,有拂於清肅之肺金」,這裡談到的是如果過於用溫燥之劑補土,會影響到肺金的肅降。這裡可以呼應到我們之前的電子報,談到關於津液的燥化會影響肺系的生理。

  4. 如果只一直用滋陰,全然用苦寒,則會影響中土消化系統的運作。

  5. 這裡談到的是,遇到虛火虛熱的時候,一律都用黃柏知母的作法,會造成「腎家真火」熄滅。

  6. 這裡進一步談到的是腎作為坎卦的生理代號。坎卦裡面的兩個陰爻代表身體的「真水」,一個陽爻代表身體的「真火」。

    1. 腎中的真水→生肝木→上生心火。

    2. 腎中的真火→生脾土→生肺金。

  7. 如果只用立齋補火之說,一直用左歸右歸,「不離蓯蓉、鹿茸、桂、附等類」,忽略了患者本身有「鬱火」、「鬱熱」以及肺系是否曾經有損傷的問題。

  8. 這一段說明幾種狀況:

    1. 虛火可以用補法,譬如補中益氣湯可以甘溫除大熱。

    2. 清陽下陷,可以使用「升、柴、歸、姜辛熱之品」** 嚴格上說來,這一段論述上還可以值得討論,這四味藥性味有點不太一樣,根據本經別錄:升麻甘平苦微寒,柴胡苦平微寒,當歸甘辛大溫,生薑辛微溫。所以文中講的辛熱之品,或許比較偏指歸、薑或其他藥物類似有「辛熱」作用的。

  9. 最後作者總結整體的論述概念,治虛勞的三個重點考量(肺、脾、腎):

    1. 清金保肺,無犯中土

    2. 培土調中,不損至高之氣(至高之氣指肺)

    3. 金行清化,不覺水自流長(水指真水,即腎作為代號)

👉🏼臨床診斷切入要點

  1. 鑑別虛勞的疾患

    1. 什麼是虛勞?

      1. 可以參照金匱要略的條文

      2. 也可以參照諸病源候論的虛勞候記載

  2. 本篇的治療切入觀點

    1. 清金保肺(肺)

    2. 培土調中(脾)

    3. 金行清化,水自流長(腎)

  3. 注意事項

    1. 使用苦寒藥物的時候,要注意不要影響消化系

      1. 如果還是有撤熱的需求,可以考慮選用撤熱不傷陰之品,或者甘寒,或者甘涼之藥味。

    2. 使用辛溫辛熱藥時,要注意不要影響津液傷陰(因為會影響肺系的運作)

      1. 如果還是有回陽的需求,可以考慮辛微溫,甘溫之品。

    3. 虛火可以用甘溫除大熱法,譬如補中益氣湯。鬱熱鬱火則不適用。
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
本期電子報,也呼應了第一期虛勞咳嗽的出典,以及第二期肺病的生理病理。也歡迎大家複習與參看。希望藉由每週四提供一個知識點的逐漸構建與積累,讓大家在臨床治療上逐漸對於虛勞疾患有一個臨床圖譜與樣貌。

祝大家臨床常樂,本週學習愉快!

231123.Frank Lee.

請填寫問卷回饋意見,協助我繼續調整電子報內容!謝謝大家的回饋與填寫,讓我後續調整電子報的動力。

如果想要針對今天的主題討論,也歡迎加入Discord討論平台:

感謝您支持電子報的運作~

**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,目前維持電子報發送平台一年的經費已募得約95.24%,感謝大家的鼓勵!

如果您喜歡電子報內容,歡迎您以贊助一杯咖啡的方式支持。您的支持將幫助我繼續提供優質的寫作,並支持平台的營運。謝謝您的鼓勵與陪伴!👇🏻👇🏻👇🏻

👉🏼延伸閱讀

內經篇章的虛勞相關條文

  • 形不足者,溫之以氣,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。 《陰陽應象大論》

  • 帝曰:陰虛生內熱柰何。歧伯曰:有所勞倦,形氣衰少,穀氣不盛,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,胃氣熱,熱氣熏胸中,故內熱。《調經論》

  • 人飲食勞倦即傷脾《本病論》

  • 陽氣者,煩勞則張,精絕辟積,於夏使人煎厥。《生氣通天論》

  • 故飲食飽甚,汗出於胃。驚而奪精,汗出於心。持重遠行,汗出於腎。疾走恐懼,汗出於肝。搖體勞苦,汗出於脾。故春秋冬夏,四時陰陽,生病起於過用,此為常也。《經脈別論》

  • 勞所傷:久視傷血,久臥傷氣,久坐傷肉,久立傷骨,久行傷筋,是謂五勞所傷。《宣明五氣》

  • 勞則氣耗《舉痛論》

  • 目者,五藏六府之精也,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,神氣之所生也。故神勞則魂魄散,志意亂。《大惑論》

Substack可能會作為電子報平台的第二備份,以及可能不定期的相關學習資源發布(podcast可能規劃中)。如果您未來還想要持續閱讀週誌或者收到相關學習資源的話,請您按以下Substack頁面進行訂閱:

中醫的眼睛,學習觀看。

中醫的耳朵,學習聆聽。

中醫的心,學習發現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