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Frank Lee的中醫學習週誌
- Posts
-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1010-W41)第52期
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1010-W41)第52期
本期內容:慎柔五書36 - 內傷脈浮而無根,乃陽氣發外而內盡陰火
👉🏼本期前言
大家早安,本期為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1010-W41)第52期,這期我們繼續閱讀《慎柔五書》,到本期為止,也就讀完了師訓篇了。目前預計本週刊發行期數52期,這一期也是本次電子報寫作的最後一期。

一整年的電子報,把卷一唸完了~ :D
本週佳句跟大家分享:
要預測別人是否會喜歡,最有效的衡量標準往往是我們自己是否喜歡。
謝謝一同參與訂閱且支持的大家,我自己是喜歡這樣每週閱讀一些素材,然後分享給大家的。當然,這些分享也都是我自己也會反覆想要查閱的。
👉🏼慎柔五書本文36- 內傷脈浮而無根,乃陽氣發外而內盡陰火
凡診老人及病人,六脈俱和緩而浮,二、三年間當有大病或死,何也? 脈浮則無根,乃陽氣發外而內盡陰火也。(陽衰於外,陰竭於內,即洪緩而按之無一條者也,最忌喘促、瀉利與徹夜不眠、飲食日減、四肢無力等證1 。) 急用保元或建中服之,則陽氣收於內,即反見虛脈,或弦或澀,此真脈也,宜照脈用保元助脾之劑,脈氣待和,病亦尋愈,壽有不可知者2 。 (此條說得好,嘗見老人冬月體倦、少食、畏寒、右寸短、左關陷、兩尺緩長或左尺微陷,立春加病,春分死,未有能延至立夏者,金敗水枯,木無所生也。兩尺緩長,所謂緩臨水宮也3 。) 大凡內傷症,下俱虛寒。凡病,肺脈浮大即喘,用溫脾斂肺之藥,斂不下則成脹,既斂下,肺脈猶大則成瘧。若遍身發瘡,浮大無妨矣。右關浮大則肚疼,建中斂之,斂不下則成痢,皆內傷之症4 。 |
|
本期的最後,推薦大家參考虛勞的書籍:
由李成文和劉桂榮共同主編的《治虛六書》一書收載治療虛勞及虛損病的古籍名著6種:明·綺石《理虛元鑒》、明·胡慎柔《慎柔五書》、清·何炫《虛勞心傳》、清·洪庵《虛損啟微》、清·蔡貽績《內傷集要》、張生甫《虛勞要旨》。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整體而言,師訓篇按照其結構讀起來,比較像是零散的筆記。隨著每期電子報,每週讀一段,竟也漸漸地讀完了。若大家對後續的篇章有興趣,也可以自己嘗試每週四的時候,自己閱讀一小段,然後寫下自己的心得,日久積累起來,自有自己閱讀沈浸思考後的喜悅!
如果您願意回饋的話,歡迎您在本次電子報的最後,填寫這份問卷:
希望本期以及這一年來的電子報,能夠讓大家在學習中醫的路程中,有所陪伴與分享。
241010.Frank Lee.
什麼是中醫的眼睛?
什麼是中醫的耳朵?
什麼是中醫的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