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919-W38)第49期

本期內容:慎柔五書33 - 病在上,宜求之下;在下,宜求之上

👉🏼本期前言

大家早安,本期為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919-W38)第49期,這期我們繼續閱讀《慎柔五書》的段落。目前預計本週刊發行期數52期。

本週佳句跟大家分享:

人類大腦的思考運作是非常複雜的,雖說不一定這麼按部就班,決定「次一手」的過程,基本上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。

首先是判斷局面,此時會延續先前的推測,接著依據對手方才下的棋,重新檢視和更新到目前為止的資訊,以此作為基礎,思考下一手自己要將棋子落在何處。

此時會有幾個候補的選項,棋士會逐步檢視各個選項,除了判斷局面外,也會考量形勢的好壞、棋局至今的走向、對自己的算棋有沒有信心等等,綜合所有因素,選擇最適合的一手棋。

《棋士與AI:AlphaGo開啓的未來》
  • 這段話讓我想到診斷的流程也是這樣,根據患者回來回報的狀況,來思考下一步我們要怎麼開方處置,將病機調整到比較合適的方向。

  • 判斷局面,逐步檢視自己手上的選項,考量形勢的好壞,棋局至今的走向(就像是治療史),對自己的算棋有沒有信心(就像是自己是否清楚想要處理哪一個生理病理環節)。這一節提到的下棋的各種環節,都值得拿來對照我們看診思維的流程。

👉🏼慎柔五書本文33- 病在上,宜求之下;在下,宜求之上

凡久病,左尺浮大,宜補肺氣,須保元加白芍、白茯苓之類,蓋金能生水之義1

大抵病在上,宜求之下;在下,宜求之上2

  1. 常常學脈的時候,也會看到尺部有什麼,而想到想要加減什麼藥物或者處方。但《慎柔》不斷地在教我們的:

    1. 久病,要考慮虛勞的病理

    2. 左尺浮大,暗示著下焦的弱化,尺部以傳統生理來說,以「水」為代號

    3. 這裡思考的是,因為久病虛勞,下焦弱化,要思考「金能生水」的原理,而往上求「補肺氣」而求索。

    4. 這裡的處方例,使用保元湯+白芍、白茯苓

    5. 這裡也作為一個示範,引出本期下段的重點,上病下治與下病上治的規則。

  2. 這句話也體現了在臨床上評估疾病的一環。譬如導赤散,心移熱於小腸,除了在左寸表現數象,會詢問舌頭是否有刺痛感(舌為心之苗),也會詢問小便是否有灼熱感。這也體現了上下之間的關係。

    1. 也就是說,如果病人主訴小便灼熱感,而診脈卻發現體現在左寸數象,這時候就是這一條的應用時機。要我們思考上下生理的關聯性。

    2. 又,譬如右寸高而似促,如燥邪,身體會有慢性的水分脫失,而表現為長期腹瀉,也是上下生理病理的思考例之一。
      患者有可能主訴腹瀉,脈卻表現在寸部,我們就要有點留心。
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
本期大家也可以自己思考看看,有哪些處方也是有這種上下連動的特色,也就是病人有可能主訴在上/下,但其實病機是由下/上引起的。可以讓我們臨床思考診斷的時候,會更加靈活。

希望本期也能夠讓大家有所收穫喔!

240919.Frank Lee.

中醫的眼睛,學習觀看。

中醫的耳朵,學習聆聽。

中醫的心,學習發現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