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815-W33)第45期

本期內容:慎柔五書29 - 浸露一宿截瘧方

👉🏼本期前言

大家早安,本期為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815-W33)第45期,這期我們繼續閱讀《慎柔五書》的段落。目前預計本週刊發行期數52期。

本週佳句跟大家分享:

幾年之後回首足下軌跡發現,一路走來,咬牙的辛苦與沉痛的挫折竟然是灌溉自己成長的重要養分。

速寫教我的幾件事情中,最重要的一課就是,忽略他人的評價褒貶、專注眼前自己想要做的事情(未完成的畫面、零散的線條,的確很難解釋為甚麼景象而存在),一筆一畫、積沙成塔,安安靜靜地前行即可。

我也向我的學生們分享這樣的體驗,我們好比沉默的艦隊,在確認目標之後,寧靜前行,一哩又一哩地定速前行,一筆又一筆地勾勒出眼前的美景,在寧靜沉默中抵達我們心目中流著蜜與奶的土地,在逐漸豐富的線條群中為自己埋下一顆能力的種子。

《生活的風景》曹登貴‧自序
  • 這一段讓我最大的收穫,就是「一筆一畫、積沙成塔,安安靜靜地前行即可」。細想製作電子報的過程,也是靠著零碎時間積累,然後每週自己也讀一點東西,試著去研究一點什麼。

  • 「好比沈默的艦隊,在確認目標之後,寧靜的前行」,如果一次想到要寫為期一年的電子報,覺得好像很困難。但一次專注於這一週學習的內容,逐漸地一步一步積累,好像就會抵達自己當初所要設定的目標。

👉🏼慎柔五書本文29- 浸露一宿截瘧方

截瘧方,用白朮五錢,當歸三錢,陳皮二錢,雄丁香五枚,烏梅三枚,母丁香四枚。水一大碗,浸露一宿,五更,去渣取汁溫服1

蓋凡久瘧則內傷,五臟俱虛,內起火,發熱。火所畏者水也,以水浸藥,略溫服之,則火見水而火退矣,火退則諸藥皆能成功2

白朮補脾,當歸潤肝,陳皮消痰,丁香溫胃,烏梅斂肺潤下,其病痊矣。露一宿以收清陽之氣,五更服者,子一陽生,至寅三陽足矣3

(久瘧可用,初瘧再加散邪之藥。4

凡右關浮緩,此陽氣在上,中已虛寒,主肚疼之疾,秋來主有瘧痢5

蓋內已虛寒,受邪已深,至秋,陽氣下降入腹,而正氣已旺,宿邪不能容,故發此二疾。6 邪輕則瘧,重則痢,皆正旺而邪退故也。

瘧疾,二尺細,此下焦寒也,溫下則瘧可以去矣7 。不然,亦成脹。

  1. 這一小節提供了一個截瘧方,用了一個以水浸泡一整晚,五更去渣取汁溫服的特別服法。

  2. 這裡有提到以水浸藥的理由與意象,但是不是有其他方劑也可以使用類似的用法,可能要尚待研究。

  3. 這一小節有說明用藥的意解,且與時間陽氣升提的相關性。

  4. 此方用於久瘧,初瘧的話要再加散邪之藥

  5. 此處提到的「右關浮緩..中已虛寒,主肚疼之疾,秋來主有瘧痢」可能需要在臨床上驗證與觀察。

  6. 「正氣已旺,宿邪不能容」,這一節會聯想到傷寒論此條:傷寒,脈浮而緩,手足自溫者,繫在太陰。太陰當發身黃;若小便自利者,不能發黃。至七八日,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,必自止,以脾家實,腐穢當去故也。

  7. 這邊沒有提到瘧疾病種,尺細下焦寒的處方例,待後續研讀時求索。
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
瘧病相對來說是在診間裡面比較少碰到的病種。

參看與複習《金匱要略》〈瘧病脈症併治〉裡面的條文,是可考慮的。

師曰:瘧脈自弦,弦數者多熱,弦遲者多寒。弦小緊者下之差,弦遲者可溫之,弦緊者可發汗,針灸也。浮大者可吐之,弦數者風發也,以飲食消息止之。

《金匱要略》〈瘧病脈症併治〉

這個條文強調了瘧病的脈弦象相關的兼脈,以及其相對應的病機與處置。做成心智圖如下,參照條文可能會比較清楚:

我們還剩下最後7期 😄 

希望本期也能夠讓大家有所收穫喔!我們下期再見!

240815.Frank Lee.

中醫的眼睛,學習觀看。

中醫的耳朵,學習聆聽。

中醫的心,學習發現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