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606-W23)第35期

本期內容:慎柔五書20 - 當歸用於血分虛寒;虛燥者不宜

👉🏼本期前言

大家早安,本期為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606-W23)第35期,這期我們繼續閱讀《慎柔五書》的段落。目前預計本週刊發行期數52期。

本週佳句跟大家分享:

直接寫在書本裡的筆記可以包括:

1.在字詞下方畫線。

2.因課本內容而起的個人感想。

3.批評意見。

4.在重要或值得注意的內容旁邊(左、右兩側頁邊空白處)畫的線。

5.在不清楚或難懂的內容旁邊畫的曲線或波浪線。

6.在你希望進一步研究或認為有問題的內容旁邊打上的問號。

7.在還沒解決的內容旁邊寫的驚嘆號。

8.在與你個人目標有關的資訊項目或內容旁邊標記的、只有你自己看得懂的符號。

《超高效心智圖學習法(改版)》
  • 這本也是自己平常每年會反覆重新翻閱的方法學書籍。

  • 這一段可以提醒我們,在閱讀的時候,有幾種標記的方式。

  • 我自己認為,跟書互動的方法,有很多種,不論是畫線,或者寫下註記;我自己的習慣,還會寫下六碼日期,譬如240605等等來標注閱讀的時間,或者留下註記的時間。因為往後過來翻閱的時候,就有一種跟過去的自己對話的感覺。

👉🏼慎柔五書本文20

凡久病,用補脾、補命門之藥,皆燥劑,須用當歸身以潤肝,恐燥能起肝火故也1 。(立意極是,而以當歸為能潤肝燥,貽誤非淺,其辛溫正起肝火也。血分虛寒宜之。虛燥者復與燥劑同用,必致頭眩、肋脹,不若鰲甲、牡蠣,介類潛陽而又清靈不膩)2

一痰症,曾有人病癡,寸脈不起,腳冷,關脈沉洪,此陽氣為痰所閉,宜升、宜降、宜開。

用紫蘇、陳皮、半夏、赤芍、赤苓、枳殼、乾葛、石菖蒲、遠志、人參之類。其病欲言而訥,但手指冷。(冷字疑誤,或是物字,或是空字。此心系、腦絡、脊髓之間有瘀痹之脈,阻其神機不能靈轉也。屬血,加桃仁、丹參;屬痰,加如下方。)

此乃痰閉陽氣之病,治宜歸脾湯去棗仁、圓眼、黃耆,加石菖蒲、遠志、半夏,一補一開一行,後用全料歸脾湯,久自愈3

  1. 對於久病患者,通常會使用補脾和補命門的藥物,這些藥物通常都有燥性。因此,需要加入當歸身這種藥材來滋潤肝臟,防止燥性藥物引起肝火上升。

  2. 這個立意是對的,但是認為當歸能夠潤肝燥,其實是錯誤的,因為當歸辛溫,反而會引起肝火。當歸適合用於血分虛寒症。如果用於虛燥的病人,再與燥性藥物一起使用,會導致頭暈、肋部脹痛。相較之下,鰲甲和牡蠣這類藥物能夠潛陽,並且具有清靈而不膩的特點。

  3. 依照「病、脈、證、治」的分類方式,整理這個病例如下:

    痰症:痰阻塞陽氣引起的疾病,導致病人痴呆、神機不靈。

    寸脈:寸脈不起
    關脈:沉洪

    主要症狀

    1. 痴呆(神志不清)。

    2. 腳冷(四肢末端冰冷)。

    3. 欲言而訥(想說話但說不出來)。

    4. 手指冷(手指冰冷)。

    5. 心系、腦絡、脊髓之間有瘀痹之脈(氣機不暢)。

    病因病機: 陽氣為痰所閉,導致氣機不暢、神機不靈。

    治療原則

    1. 升陽

    2. 降痰

    3. 開通氣道

    處方用藥

    1. 基本方藥:紫蘇、陳皮、半夏、赤芍、赤苓、枳殼、乾葛、石菖蒲、遠志、人參。

    2. 針對血瘀:加桃仁、丹參。

    3. 針對痰阻:依照基本方藥。

    具體治療方案

    1. 使用歸脾湯,去掉棗仁、圓眼、黃耆,加入石菖蒲、遠志、半夏。一補一開一行。

    2. 後期使用完整的歸脾湯。

    預後: 病情會逐漸痊癒。
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
有時候一個觀點,慢慢深入研究,就可以拿來檢視很多重點。譬如這週的內容,提到當歸可以用在血分虛寒,但虛燥則不宜之。反而建議跟鱉甲,牡蠣一類的合用,則可以降低虛燥的病機脈絡下,使用辛溫藥引起肝火的問題。

這邊的脈絡,可以做個小筆記:

  1. 久病

    1. 考慮補脾與命門火的藥物

      1. 這些藥的燥性,可以考慮當歸潤之

        1. 註解者的觀點,認為當歸潤之的狀況,在於血分虛寒者的狀況,因為當歸本身仍是屬於辛溫藥

        2. 虛燥(津液陰質不足者),不如搭配使用鱉甲、牡蠣一類。

          1. 理由:介類潛陽而又清靈不膩

          2. 虛燥如果用了辛溫藥後,可能會有的後遺症:頭眩、脅肋脹

祝福大家本週學習愉快!

240606.Frank Lee.

請填寫問卷回饋意見,協助我繼續調整電子報內容!謝謝大家的回饋與填寫,讓我後續調整電子報的動力。

中醫的眼睛,學習觀看。

中醫的耳朵,學習聆聽。

中醫的心,學習發現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