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Frank Lee的中醫學習週誌
- Posts
-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523-W21)第33期
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523-W21)第33期
本期內容:慎柔五書18 - 使用溫藥要注意陰虛問題
👉🏼本期前言
大家早安,本期為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523-W21)第33期,這期我們繼續閱讀《慎柔五書》的段落。目前預計本週刊發行期數52期,不知不覺也超過了一半了!
本週佳句跟大家分享:
換句話說,當我們面臨「從何處著手展開研究」的問題時,我們大多向外界尋求驗證,任其他人來設定我們的方向。
然而,研究的起點,是研究者確定其內心所抱持的課題,並找出如何解決的過程。
這是我們在教授第一堂課時並未體認到的。我們在無意中讓學生錯失了寶貴的學習經驗。如果有更多時間進行內省,他們將會擁有更有意義的研究體驗。
這句話我喜歡的心得是,往內探索的提醒。
學習與研究,要能夠持續與長久,他的起點,就如這句所說:「研究者確定其內心所抱持的課題」,這是為了釐清出發的起點。
「找出如何解決的過程」,這是開始出發了以後,開始針對遇到的各種困難點,研擬出應對的策略與方法。
在過程中碰到很多問題,並且專注於問題的時候,有時候會容易氣餒,或者迷路,這時候原來的初心與起點,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的初衷就很重要,可以在過程中提醒著我們。
如果有期限的話,當然會給人壓力。抱持著「細水長流」的心態,每天推動一些,承擔著一些壓力本來就是需要的,可以嘗試讓這些看似自我批判的聲音,成為一種擔心自己,溫柔提醒自己的標誌,讓他們成為有益的助力。
👉🏼慎柔五書本文
凡脾脈細弦而澀,則中氣虛寒,宜溫。 直用溫藥則火起,須益智溫之,更用山藥以養脾,則益智之溫,退居下焦,補命門,火生土,遂成連珠之補,而火不起矣。 (直用溫藥則火起,血虛不能涵之也。宜介類、如龜板、鱉甲、牡蠣之屬同用,非益智所能為功。能任益智者,其陰虛猶未甚。1 ) 虛損大便燥者,用杏仁、枳殼、蘇梗,則能去宿糞2 。 嘗診一人,脈右關浮大,乃陽氣浮上,症當中寒,果然肚疼作瀉,宜用建中湯,收陽入內,而中溫矣3 。 |
|
📖 《刪補名醫方論》
小建中湯 治傷寒表未解,或心悸而煩,
或腹中急痛,而脈陽澀陰弦者。
桂枝(三兩) 芍藥(六兩) 生薑(切,三兩) 甘草(二兩) 膠飴(一斤) 大棗(擘,十二枚)
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內膠飴,更上火消解,日三服,嘔家不可用建中湯,以甜故也。
【注】是方也,即桂枝湯倍芍藥加膠飴。
名曰小建中,謂小小建立中氣,以中雖已虛,表尚未和,不敢大補也。
故以桂枝湯仍和營衛,倍芍藥加膠飴調建中州,而不啜稀粥溫服令汗,蓋其意重在中虛,而不在傷寒之表也。
中虛建立,營衛自和,津液可生,汗出乃解,煩悸可除矣。
傷寒浮得脈澀,營衛不足也,沉得脈弦,木入土中也。
小建中湯在關部浮部脈澀,如果腹痛嚴重的話,沉部脈弦,是常見的脈象診斷指標
營衛不足則表虛,木入士中則裡急,表虛里急,故亦以此湯主治也。
嘔家不可用,謂凡病嘔者不可用,恐甜助嘔也。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如果一次看到一整本書,好像就會覺得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看完。但是一次看一段,每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消化的部分,逐漸地就會推動進度。
逐漸地瞭解了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」的寓意,剛開始可能會注意到「千里」,其實啟動點仍要「始於足下」。當你遙望千里的目標,感覺有壓力時,請你踏好當下的每一個腳步;當你不確定為什麼而往前走的時候,請你看看遠方,讓遠方的想望,引領你的方向。
祝福大家本週學習愉快!
240523.Frank Lee.
請填寫問卷回饋意見,協助我繼續調整電子報內容!謝謝大家的回饋與填寫,讓我後續調整電子報的動力。
中醫的眼睛,學習觀看。
中醫的耳朵,學習聆聽。
中醫的心,學習發現生機。
ㄉ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