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509-W19)第32期

本期內容:慎柔五書17 - 獨參湯與參附湯的加減

👉🏼本期前言

大家早安,本期為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509-W19)第32期,這期我們繼續閱讀《慎柔五書》的段落。

本週佳句跟大家分享:

「費曼覺得好奇,儘管這個問題似乎不足以贏得諾貝爾獎。他可是曾幫忙破解了核分裂密碼的人,他不應該從理論的角度去研究一個拋向空中的餐盤。但這一瞬間的好奇引發了他小小的頓悟,他開始反思當初是什麼原因吸引他選擇了這門學科。「我以前很喜歡研究物理。」他後來回憶道。

「我為何樂在其中?我曾以此為樂,去做我想做的事,這與這件事對核子物理的發展是否重要毫無關聯,而在於它是否有趣,是否能讓我玩得開心。」

離開食堂後,費曼發現自己回憶起年少時如何看待這個世界。當他還在讀高中時,世界上最讓他著迷的事情,在別人看來卻平凡無奇。他看到順著水龍頭流出的水,越流越窄,他納悶是什麼決定了這條曲線。「我沒必要這麼做;這對科學的未來並不重要;別人已經做過這樣的研究了。」他說。「但這沒差,我還是會發明一些東西、玩一些東西,自得其樂。」

如果回歸這種世界觀是重新找到物理學樂趣的關鍵呢?他感到疑惑:物理是否不該被當作一份差事,而是一種為了樂趣而玩的遊戲?「我有了截然不同的嶄新態度,」他心想。「就像我讀《一千零一夜》是為了開心一樣,我也要跟物理學玩耍。只要我想做就好,不用擔心這件事是否重要。」

  • 這句話讓我想到學長曾經談到的,要從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。

  • 我想到跟學弟朋友們,去看古蹟的時候,研究五行的馬背,看一下風水的擺設;或者爬山的時候,悶熱的氣候,迎來即時涼冷的雨水…。很多生活經歷的過程與感受,其實才是真的讓我們體會古人對於某些紀錄的觀察。

  • 保持對生活的持續體驗與敏銳的觀察,有時候會幫助我們在學習上理解有助益與樂趣。

👉🏼慎柔五書本文

凡脈細數,腎虛;弦數,肝虛;短數,肺虛。

此為病重之脈,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。

散數則為心虛。

諸數之中,尚有舒徐和緩之意者,是云有胃氣也1 。(來高去深,旋轉不躁,是為舒緩。)

凡虛損脈數十數至,尚不細短,按之有一條者,可服獨參湯一二兩,然後調理2 。(此脈率因下寒格陽不能歸窟,宜附子加龜板以招安之3 。)

  1. 「諸數之中,尚有舒徐和緩之意者,是云有胃氣」,這是真的。脈診久了,要怎麼評估預後,真的是舉按之間,若尚有「緩」象者,都算是還不錯的表現。

  2. 這裡提到獨參湯的使用,可以參見《刪補名醫方論》,摘出片段如下節。

  3. 這裡提到一個加減,附子+龜板,這樣就變成了參附湯+龜板。

📖 《刪補名醫方論》

獨參湯 治元氣大虛,昏厥,脈微欲絕,及婦人崩產,脫血,血暈。

人參(分兩隨人、隨證)

須上揀者,濃煎頓服,待元氣漸回,隨證加減。

【集註】柯琴曰:一人而系一世之安危者,必重其權而專任之;一物而系一人之死生者,當大其服而獨用之。故先哲於氣幾息、血將脫之證,獨用人參二兩,濃煎頓服,能挽回性命於瞬息之間,非他物所可代也。世之用者,恐或補住邪氣,姑少少以試之,或加消耗之味以監製之,其權不重、力不專,人何賴以得生乎?如古方霹靂散、大補丸,皆用一物之長而取效最捷,於獨參湯何疑耶!

【按】若病兼別因,則又當隨機應變,於獨參湯中或加熟附補陽而回厥逆;或加生地涼陰而止吐衄;或加黃耆固表之汗;或加當歸救血之脫;或加薑汁以除嘔吐;或加童便以止陰煩;或加茯苓令水化津生,治消渴泄瀉;或加黃連折火逆衝上,治啉口毒痢。是乃相得相須以有成,亦何害其為獨哉?如薛己治中風,加人參兩許於三生飲中,以駕馭其邪,此真善用獨參者矣。

  • 這裡也有談到獨參湯的加減:

    • 加熟附補陽而回厥逆

    • 加生地涼陰而止吐衄

    • 加黃耆固表之汗

    • 加當歸救血之脫

    • 加薑汁以除嘔吐

    • 或加童便以止陰煩

    • 或加茯苓令水化津生,治消渴泄瀉

    • 或加黃連折火逆衝上,治啉口毒痢

參附湯 治陰陽氣血暴脫等證。

人參 附子(制)

水煎服。

【注】先身而生,謂之先天;後身而生,謂之後天。

先天之氣在腎,是父母之所賦;後天之氣在脾,是水穀之所化。

先天之氣為氣之體,體主靜,故子在胞中,賴母息以養生氣,則神藏而機靜;後天之氣為氣之用,用主動,故育形之後,資水穀以奉生身,則神發而運動。

天人合德,二氣互用,故後天之氣得先天之氣,則生生而不息;先天之氣得後天之氣,始化化而不窮也。

若夫起居不慎則傷腎,腎傷則先天氣虛矣。飲食不節則傷脾,脾傷則後天氣虛矣。補後天之氣無如人參,補先天之氣無如附子,此參附湯之所由立也。

二臟虛之微甚,參附量為君主。

二藥相須,用之得當,則能瞬息化氣於烏有之鄉,頃刻生陽於命門之內,方之最神捷者也。

若表虛自汗,以附子易黃耆,名人參黃耆湯,補氣兼止汗。失血陰亡,以附子易生地,名人參生地黃湯,固氣兼救陰。寒濕厥汗,以人參易白朮,名朮附湯,除濕兼溫里,陽虛厥汗,以人參易黃耆,名耆附湯,補陽兼固表。此皆參附湯之轉換變化法也,醫者擴而充之,不能盡述其妙。

  • 這裡的加減有談到了參附湯改變藥味後,變成幾種組合:

    • 人參黃耆湯,補氣兼止汗

    • 人參生地黃湯,固氣兼救陰

    • 朮附湯,除濕兼溫里

    • 耆附湯,補陽兼固表
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
兩味藥加起來的組合,相對來說比較好學。從本期可以學到獨參湯的加減,也可以學到參附湯變化藥味後的應用。以及慎柔裡面註解中,人參+附子龜板的組合。

祝福大家本週學習愉快!下週修刊一次,我們5/23再見喔!

240509.Frank Lee.

請填寫問卷回饋意見,協助我繼續調整電子報內容!謝謝大家的回饋與填寫,讓我後續調整電子報的動力。

中醫的眼睛,學習觀看。

中醫的耳朵,學習聆聽。

中醫的心,學習發現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