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502-W18)第31期

本期內容:慎柔五書16 - 久病服寒涼克伐過多導致的影響

👉🏼本期前言

大家早安,本期為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502-W18)第31期,這期我們繼續閱讀《慎柔五書》的段落。

本週佳句跟大家分享:

平安是針對所有自相矛盾的目標、荒謬的旅程、狂熱而空虛的追求,以及徒勞無功的努力,所給的一個答覆。

《奇蹟課程日課》p377
  • 這句話剛開始在閱讀的時候,我關注到的是後面提示的幾個項目:

    • 自相矛盾的目標

    • 荒謬的旅程

    • 狂熱而空虛的追求

    • 徒勞無功的努力

  • 對照自己的生命經驗,去思考其中的意義的話,如果其答覆是「平安」的話,會有一種寧靜的感受。

  • 學習大概也是這樣,每週整理一些事情,閱讀一點材料,逐漸地,學習過程中的「踏實與平安」,自然會答覆我們。

👉🏼慎柔五書本文

凡久病服寒涼克伐過多,以致三陽氣衰,致痰凝氣滯1 ,以調元之劑治之。

陽氣一動,則少陽先升,少陽欲先出,前有太陽,後有陽明,遏截不能伸,少陽之氣至太陽,太陽與之並則寒,與陽明並則熱2 ,遂成寒熱瘧狀,非真瘧也。

其太陽氣達,遂有傷風之狀,鼻塞、惡風寒之症見矣。

陽明氣達,則有作瀉之症3

此時正當調脾補元,分頭施治4 ,則舊病盡脫矣。

(此條開人神智不少。)

凡服寒涼克伐之過,遂成血凝氣滯,用溫補之劑,其痰決行,脈氣漸和,須預言將來或有凝血少許。此乃通經,氣壯而血行也。(此可悟葉天士久病通絡5 之義。)

  1. 久服寒涼過多,導致三陽氣衰,以致痰凝氣滯

    1. 這裡我們亦留意的是這個病理發生的過程:「久服寒涼過多」,指的就是用藥歷程,也就是說,服用苦寒退火的藥物過久,導致的影響,可能會是「三陽氣衰」。

    2. 「三陽氣衰」是什麼意思呢?簡單而言,就是指「動力下降」。中醫循環式的生理,動力如果下降,就會導致病理產物的堆積,就是這裡講的「痰凝氣滯」。

    3. 瀕湖脈學也是持同樣的觀點的,因為「滑脈為陽元氣衰,痰生百病食生災」,因此,「滑脈」為「陽脈」(比較明顯的脈),會出現滑脈的原因,因為「元氣衰」,亦即體機能動力下降。體機能動力下降,就要找出他的原因,在前述的脈絡,「久服寒涼過多」也是一種可能。

  2.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作者,對於少陽,太陽,陽明的基礎觀點,是有認識跟基礎功的。

    1. 少陽作為初生之陽,「陽氣一動,則少陽先升」,因此,在考慮身體的陽氣有沒有東昇這件事情,要思考的是少陽的問題。「少陽先升」有很多原因都可能受到妨礙。

    2. 太陽本氣為寒水,陽明本氣為燥氣,我們這邊可以看到這裡描述的,少陽之氣如果卡在太陽與陽明之間來往,就會變成「寒熱往來」。意思是,這個作者也有氣化的觀點,當少陽之氣走到太陽境地(本氣為寒水),就會變成寒化;當少陽之氣走到陽明境地(本氣為燥化),就會變成熱化。

  3. 要確認走到哪一個三陽病位,是有相應的症狀可以搭配佐證的,譬如影響到太陽的境地,就會有上呼吸道系統症狀(「傷風之狀,鼻塞、惡風寒之症」),如果影響到陽明的境地,就會有消化系統症狀(作瀉)。

  4. 「調脾補元,分頭施治」,「調脾」指的是消化系統(陽明)的運作,「補元」指的是心肺功能(太陽)的運作,也可以指身體運作的體機能(少陰)是否兩好,兩者兼顧。

    1. 元氣的細節,近一步可以參考《刪補名醫方論》保元湯的註解:「元氣者,太虛之氣也。人得之則藏乎腎,為先天之氣,即所謂生氣之原,腎間動氣者是也。生化於脾,為後天之氣,即所謂水穀入胃,其精氣行於脈中之營氣,其悍氣行於脈外之衛氣者是也。若夫合先後而言,即大氣之積於胸中,司呼吸、通內外,周流一身,頃刻無間之宗氣者是也。總之,諸氣隨所在而得名,實一元氣也。保元者,保守此元氣之謂。」

  5. 久病,加上時間因素,從原來的「痰凝氣滯」,會進一步變成「血凝氣滯」,要注意相關的考量。
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
先了解生理,再從生理的基礎上,思考病理的狀況,就會比較容易理解。

  1. 三陽氣充

    三陽氣本來就是要充足的,不充足,就會各自反應其所相關病情,譬如太陽之為病,陽明之為病,少陽之為病的種種表現。

  2. 誰會影響「三陽氣」,而導致輸布的不流暢

    1. 譬如本文所談的「久病服寒涼克伐過多」,第一個是時間過久,第二個是「寒涼」沒有適度,第三個是影響機體的時間/劑量/作用「過多」

  3. 三陽氣不充之後,導致的進一步病機演變「痰凝氣滯」,再久一點,會影響到血的流動,變成「血凝氣滯」

    1. 「痰凝氣滯」→應對策略:調脾補元,分頭施治

    2. 「血凝氣滯」→應對策略:溫補之劑,

      1. 預測與衛教:其痰決行,脈氣漸和,須預言將來或有凝血少許

      2. 參考醫家:葉天士,久病通絡的理論

一樣,在上述的脈絡下,是否大家能夠補入曾經讀過的相關片段或者自己的臨床案例呢?

祝福大家本週學習愉快!我們下週再見!

240502.Frank Lee.

請填寫問卷回饋意見,協助我繼續調整電子報內容!謝謝大家的回饋與填寫,讓我後續調整電子報的動力。

這個網站備份過去與未來相關演講的錄影,也提供大家參考。

中醫的眼睛,學習觀看。

中醫的耳朵,學習聆聽。

中醫的心,學習發現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