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Frank Lee的中醫學習週誌
- Posts
-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418-W16)第29期
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418-W16)第29期
本期內容:慎柔五書14 - 辛溫撥其陰而伸其陽
👉🏼本期前言
大家早安,本期為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40418-W16)第29期,這期我們繼續閱讀《慎柔五書》的段落。
本週佳句跟大家分享:
不論自己是否知道,我們總是在做選擇。如果我們不知道做選擇的過程(這牽涉到我們的脈絡、知覺、解釋與感受),人生可能看起來就只是「剛好發生」在我們身上。如果我們了解自己能做出有意識的選擇,我們的行動就會回應我們對自己與彼此的經驗,我們會對自己的行動更負責任。這能帶來絕佳的自由,往往也會帶來焦慮。 一旦你清楚了解自己的知覺、解釋、感受與意圖,並對他人的經驗也感到好奇時,付諸行動的決定就較不複雜、更容易被別人了解,也會更有效地執行。藉由處理這樣的過程,就能發展更多自我負責的能力,你的內在力量也會成長。由此你能發展出大量的能力,回應你選擇的每一個處境。 你有選擇的自由,你自由採取的行動會塑造你的人生,這會為你的個人成長、擴展與轉化,開啟大量的可能性。
這句話給我的關鍵字在於「有意識的選擇」,能夠學習了解自己,做出有意識的選擇,「我們的行動就會回應我們與彼此的經驗」。譬如,願意打開電子報的你,是否想起最初學習中醫的願望與動機?在診間的每次迷惘,是否曾經下定決心想要好好釐清所學?你的每一次針對學習中醫,進行有意識的選擇與行動,將會迎來診間患者增加療遇的機會。
👉🏼慎柔五書本文
凡內傷,火在上,水在下,故發咳嗽而喘,此皆滋陰降火所致也。 初用桂制白芍、吳茱萸少許,及甘草、人參、五味、半夏、破故紙、杜仲,一溫則火下行,水上升。 如或作瀉,則陽下行,而胃中所積宿食水穀行動矣。 (因滋陰降火而發咳喘,乃陽為陰抑,水上火下之咎也1。 用辛溫撥其陰而伸其陽2,生氣勃發,而敗氣敗津舉無所容矣,故或汗或瀉也3。 內鬱熱甚者,略佐清降4,恐鬱火之發太驟為患也,曾屢見之。) |
|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如果仔細觀察,醫者在臨床現場上,就是要利用所學與平日所讀的材料,來加以運用與鑑別診斷,判定患者當下的狀況,給予相應的治療。
而平日我們所閱讀的材料,就有一個實用主義的目的性,是要不斷地思考「了解這件事之後,我要在臨床上怎麼把他用出來?」對自己有意識進行提問,就會不斷地讓自己反覆有了思考與學習的進程。
譬如,閱讀完本期之後,可以給自己一些提問:「在臨床上要怎麼判定鬱熱?」「鬱火跟鬱熱在跟一般的火與熱來說,治療與應對策略上有何不同嗎?」
邪在上焦,衛氣營血四個傳變階段皆可見,此時尤以宣暢胸膈氣機為要。…觀《臨證指南醫案・風溫》諸案方中,葉氏恆加梔子豉湯以宣泄胸膈鬱熱,此舉對防止熱逆傳心包,當有積極意義,亦有“先安未受邪之地”的意思。
祝福大家本週學習愉快!
240418.Frank Lee.
請填寫問卷回饋意見,協助我繼續調整電子報內容!謝謝大家的回饋與填寫,讓我後續調整電子報的動力。
Substack平台未來是發佈不定期的中醫相關整理,如果您有興趣的話,請您按以下Substack頁面進行免費訂閱:
中醫的眼睛,學習觀看。
中醫的耳朵,學習聆聽。
中醫的心,學習發現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