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Frank Lee的中醫學習週誌
- Posts
-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31207-W49)第13期
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31207-W49)第13期
本期內容:慎柔五書1

看似漫長的遠行,都是始於一個內心的盼望。
🎯前言
各位熱愛中醫學習的夥伴大家好,這是第13期學習週誌。
我是這份學習週誌的撰稿人Frank Lee。這是電子報目前為止的知識圖譜:

電子報1-12期的知識圖譜總覽
在思考接下來電子報的撰寫,同時能夠維持主題學習的收束概念,決定接下來先專心跟大家一起閱讀一本單一的著作,每週將著作的內容閱讀的摘要,想到的重點筆記,呈現給大家。電子報預計未來會持續研讀的書籍是「慎柔五書」。
如果喜歡收藏紙本的同學,推薦大家這個版本:
一樣從本週佳句開始分享給大家:
真正的修行,是這個人間細細走一遭。
從深遠海底撈起那根定海針,攪得江海不寧,最後總得要一棒一棒打去,還一個太平人間。
而自己弄得一塵不染,看似六根清淨,實際上早已麻木不仁。西遊世界裡名山仙洞中有諸多這樣獨善其身的神仙,終究不是佛,終究也與眾生無關。
只有細細走過這一回,面對自己的軟弱無力,才能真正成長,也才能知道自己的軟弱,才能不再驕傲。
只有如此,才能慢慢、慢慢的,聽見各個卑弱不堪的角落裡,微乎其微的呼喊。
這一路走去,不是為了誰的超脫逃離,天堂本該在這裡,只需一點一點撿拾拼湊,慢慢還他本來面目。
花果山已遠,天竺路更長。
那過程並不是剛強不折的,真正的堅強不是一路硬挺苦撐,而是隨時都能在摧折敗朽中再次站起來。
這過程當然會讓人感到無力,但無力是好的,這個世界本就如此,總得好好去面對。
大家先吃個早餐,準備好了之後,花個五分鐘讀讀今天的內容吧~
祝大家臨床常樂,本期閱讀與學習愉快!
231207. Frank Lee.
顧序
小李按: 序一般來說很容易讓我們直接跳過跟忽略,但其實這是讓我們最先理解傳承者的動機與心態最好的段落。
[士生於叔葉,不能希志軒冕,又不能遂邱樊,其或隱身以利物,混俗以宏道,往往以技顯於時。]
白話翻譯:有些人出生於晚期,雖然不能追求高官厚祿,也無法達到極高的成就,但他們或許會隱居以利益他人,融入世俗來弘揚道理,常常用自己的技能在那個時代顯著。
簡單主旨:描述一些出身晚期的士人,雖然無法達成高官貴位,但以隱居和實用技能服務社會。
[史家列方伎,日者,倉公並傳,劉歆較中秘書,占候醫方,並載《七略》,一則定猶豫於幾微,一則救艱危於呼吸,學醫乎?學卜乎?吾學醫矣。]
白話翻譯:歷史學家記載了各種技術,如倉頡創造文字,劉歆編纂《七略》中的占卜和醫療方法,這些技能既能解決細微的疑惑,也能在緊急情況下救人一命。是學醫好呢,還是學卜算好?我選擇了學醫。
簡單主旨:歷史上有許多技能,如書寫和醫學,作者選擇學習醫學。
[予自壬午逮乙酉間,連歲作客,幾罹兵革者數矣。乃退而懸壺市上,予豈妄誕哉?]
白話翻譯:從壬午年到乙酉年間,我多年在外漂泊,幾次差點遇到戰亂。後來我選擇退隱,開設醫館行醫,我這樣做並非無的放矢。
簡單主旨:作者在外漂泊多年,經歷戰亂後選擇隱居開業行醫。
[吾友石氏瑞章為之依表也,然予之知瑞章,由於先知有胡氏慎柔,以醫隱於僧,物故者十年矣。予交之在二十年之前,先是吾師熊魚山先生夫人,得奇恙,隨宦遊,遍叩青囊,終無濟者。予推轂慎柔,竟以六劑奏效,再數劑全瘳。]
白話翻譯:我的朋友石氏瑞章也是這樣做的。我認識瑞章是因為先前認識了胡氏慎柔,他是一位隱居於僧侶之中的醫生,已經過世十年了。我與他相識於二十年前,當時我的老師熊魚山先生的夫人患有奇病,四處求醫無效。我推薦了慎柔,他僅用六劑藥就見效,再用幾劑藥就完全治愈了。
簡單主旨:作者透過介紹熊魚山先生的夫人給胡氏慎柔治病,見證了其醫術。
小李按: 這其實也是我們學習中醫,最希望能夠為病人找到那個有如圍棋神之一手的治療解法,在中醫的領域來說,就是最適合當時這個病人病機病情的最佳解法。基於這個概念,跟GPT4聊了一下那中醫界的神之一手的話題。附在後面給大家茶餘飯後看看。
[自是予與慎柔同客於先生松陵治所者一年,既得朝夕領緒益,又盡收其枕匣之秘,得抄本盈尺。]
白話翻譯:從那以後,我和慎柔在熊魚山先生在松陵的治療所一起工作了一年,不僅從他那裡學到了很多,還得到了他所有的醫學秘笈,足有一尺厚的抄本。
簡單主旨:作者與慎柔在松陵同工作一年,學到許多醫學知識和秘笈。
慎柔師小傳
[師毗陵人,胡姓,本儒家子,生而敏慧,稚年寄育僧舍,長尋剃髮,法名住想,字慎柔。]
白話翻譯:這位醫生來自毗陵,姓胡,原本是一個儒家之家的孩子。他天生聰明,小時候被寄養在寺廟中,長大後剃頭出家,法名住想,俗名慎柔。
簡單主旨:描述胡慎柔的出身和早年在寺廟的生活。
[性喜讀書,凡一切宗乘,以及儒書經、史、子諸編,無不究覽。]
白話翻譯:慎柔非常喜歡閱讀,他廣泛閱讀了各種宗教經典和儒家的經書、史書、子集等各種文獻。
簡單主旨:慎柔熱愛閱讀,涉獵多種經典和文獻。
[心血耗疲,得瘵疾幾不起。]
白話翻譯:由於過度用心於讀書,他的健康受損,患上了瘵疾(一種嚴重的疾病),幾乎無法起床。
簡單主旨:過度讀書導致慎柔健康受損,患上瘵疾。
小李按: 過度讀書也會生病欸。
[時查了吾先生寓醫荊溪,師往求治,歲余獲痊。]
白話翻譯:當時,我的老師住在荊溪行醫,慎柔找他求治,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終於痊癒。
簡單主旨:慎柔尋求我的老師治療,並在一年多後痊癒。
[了吾先生涇縣人,為太平周慎齋先生高座。]
白話翻譯:我的老師是涇縣人,是太平周慎齋先生的主要弟子。
簡單主旨:描述我的老師是周慎齋先生的主要弟子。
[師穎悟沉靜,了吾先生深器之,欲授以己學,師由是執贄,事先生十餘年。]
白話翻譯:慎柔聰明而沉穩,我老師非常欣賞他,想要傳授他自己的學問,因此慎柔成為了他的門徒,跟隨了十多年。
簡單主旨:慎柔因其才智和沉穩獲得我的老師的賞識,並成為其門徒。
[先生懼其學識過己,乃令往從慎齋先生,與薛理還偕行。理還亦毗陵人。]
白話翻譯:我的老師擔心慎柔的學問可能超越自己,於是讓他去跟隨慎齋先生學習,並由另一位來自毗陵的薛理還一同前往。
簡單主旨:老師擔心慎柔學問超越自己,讓他去學習於慎齋先生。
[予於己卯春,曾識荊於嘉水,時年已逾七十。因出了吾生平所驗案及禁方贈予,予自此益盡窺了吾之學。]
白話翻譯:在己卯年的春天,我在嘉水地區遇見了慎柔,那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。他把自己一生中經驗過的案例和特殊方子給了我,從那時起我更加深入地學習了他的醫學知識。
簡單主旨:我在嘉水遇見年過七旬的慎柔,並從他那裡學到了許多醫學知識。
[慎齋先生名滿海內,從遊弟子日眾,師隨侍,每得其口授語,輒筆之。先生初無著述,今有語錄數種行世,多師所詮次也。]
白話翻譯:慎齋先生非常有名,有很多弟子跟隨他。慎柔也是其中之一,他經常記錄下慎齋先生口頭傳授的知識。雖然慎齋先生原本沒有書面著作,現在卻有許多由慎柔整理的語錄流傳於世。
簡單主旨:慎柔記錄了慎齋先生的教導,使其成為流傳的語錄。
[師自是歸里,治病輒應,履日盈戶外,然性好施,雖日入不下數金,而貧如昔。]
白話翻譯:慎柔回到家鄉後,積極行醫,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求診。儘管每天能賺不少錢,但他性格仁慈,喜歡施舍,所以仍然過著清貧的生活。
簡單主旨:慎柔回鄉行醫,雖然收入不菲,但由於好施,仍然生活清貧。
[歲庚午,吳江宰熊魚山先生夫人,抱奇恙六七年矣。延師至,以六劑奏效,一時薦紳士大夫,咸服其神明,因往來吳會間,里居之日少。]
白話翻譯:庚午年,吳江的地方官熊魚山先生的夫人患了六七年的奇病。他們請來了慎柔治療,僅用六劑藥就見效。因此,許多名流和大夫都對他的醫術佩服不已,他因此在吳會地區來往頻繁,很少待在家裡。
簡單主旨:慎柔成功治療熊魚山先生的夫人,因此聲名大噪,頻繁往來於各地。
[歲壬申,予時習岐黃家十餘年,雅慕師,每相過從,談論輒達曙忘倦,師每愾生平所學,嗣者寥寥,言之惋然。]
白話翻譯:壬申年,我學習岐黃醫學已經十多年,非常崇敬慎柔。每當我們見面,我們會談論到天亮都不覺疲倦。慎柔總是感慨自己一生學問的傳承者寥寥,顯得非常遺憾。
簡單主旨:我與慎柔討論醫學至深夜,慎柔對於傳承者少感到遺憾。
[然竊謂師貌古神暗,當得永年。亡何,丙子仲夏,忽示疾,以手札招予,授生平所著書,凡虛損一,癆瘵一,所札記師訓一,治病歷例一,醫案一。]
白話翻譯:我私下認為慎柔有著古代聖人般的氣質,應該能長壽。然而,到了丙子年的仲夏,他突然病倒,召喚我過去,把他一生寫的書籍交給我,包括各種論述和醫案。
簡單主旨:我原以為慎柔能長壽,但他突然病倒,並將他的醫學著作交給我。
[又數日竟脫然去,年六十五。距今又十年矣!予將以其書壽之於梓,因為之傳。]
白話翻譯:幾天後,慎柔去世了,享年六十五歲。從那時到現在又過了十年。我打算將他的書籍出版,以此來紀念和傳承他的學問。
簡單主旨:慎柔去世,我計劃出版他的書籍來紀念他。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一本書的序,雖然容易被忽略,但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,先當作瀏覽風景的心態,把裡面的內容看過,將會為接下來的閱讀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動機與心態。
序的部分白話解釋與主旨是請GPT4幫忙生成的,跟大家分享Prompt:
{士生於叔葉,不能希志軒冕,又不能遂邱樊,其或隱身以利物,混俗以宏道,往往以技顯於時。史家列方伎,日者,倉公並傳,劉歆較中秘書,占候醫方,並載《七略》,一則定猶豫於幾微,一則救艱危於呼吸,學醫乎?學卜乎?吾學醫矣。予自壬午逮乙酉間,連歲作客,幾罹兵革者數矣。乃退而懸壺市上,予豈妄誕哉?吾友石氏瑞章為之依表也,然予之知瑞章,由於先知有胡氏慎柔,以醫隱於僧,物故者十年矣。予交之在二十年之前,先是吾師熊魚山先生夫人,得奇恙,隨宦遊,遍叩青囊,終無濟者。予推轂慎柔,竟以六劑奏效,再數劑全瘳。自是予與慎柔同客於先生松陵治所者一年,既得朝夕領緒益,又盡收其枕匣之秘,得抄本盈尺。辛未年,予北遊太學,攜之簏中,會魚山先生以黃門罷歸,思慎柔不可得見,欲盡索其書。予不敢私,而紫編丹笈,自吳入燕者,又自燕入楚矣。尋又遭寇獗猖,先生挈家遷播,聞其書已久沒兵火中,乃慎柔即有另本,亦已星散不可問。比年來,予以瑞章友善,每與促席研究醫旨,兼諸家之長,深望洋之嘆,青過前人,元成奧帙,然終於不忘所自,思慎柔不少輟,而虛怯一門,尤推獨步,遂出其遺書,即予向所授受者也,予為慶幸及感慨者久之,瑞章遂謀之棗梨,蓋傳其學,傳其人。起膏肓於未形,驅府俞之沉患,瑞章之業廣矣,瑞章之慶長矣。瑞章齒少於予,其學窺淵海,宿儒不能也。刀圭入口,僵者立蘇,所在戶外層滿,所著述甚博,麗名諸生,身故在隱顯之間,予則灰心,將以越人老矣,惟瑞章有以導予。} 請依據原文,一句白話,一句該段的簡單主旨, 按照下列的格式輸出:
1.[原文]
白話翻譯...
簡單主旨
2.[原文]
白話翻譯...
簡單主旨
請GPT讀過慎柔先生的小傳之後,製作了一張慎柔的大頭照:

DALLE3 想像的慎柔大頭照(額頭不知道是什麼,或許是法印之類的 XD)
祝大家本週學習愉快,我們下期再繼續閱讀慎柔五書!
231207.Frank Lee.
請填寫問卷回饋意見,協助我繼續調整電子報內容!謝謝大家的回饋與填寫,讓我後續調整電子報的動力。
如果想要針對今天的主題討論,也歡迎加入Discord討論平台:
感謝您支持電子報的運作~
**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,目前維持電子報發送平台一年的經費已募得約100%,感謝大家的鼓勵!
目前平台會預計持續發刊到52期! (目前 13/52)
如果您喜歡電子報內容,歡迎您以贊助一杯咖啡的方式支持。您的支持將幫助我繼續提供優質的寫作,並支持平台的營運。謝謝您的鼓勵與陪伴!👇🏻👇🏻👇🏻
👉🏼慎柔五書相關參考
本書為內科專著,由明代胡慎柔編撰,成書於明崇禎九年(1636)。分師訓、醫勞歷例、虛損、癆瘵和醫案5卷闡述。其中以論述虛勞類病症為主,兼及其他雜病證治。作者論治虛勞、雜病多宗李東垣脾胃學說,有論、有方。有醫案,其中頗多作者的獨到見解,對後世醫家影響較大。如:認為損病最終傳至脾腎,勞病最終傳至脾肺,二者不可混治等,對當今仍有較大的臨床指導價值。
中醫界的神之一手的發想
如同圍棋界追求的神之一手,你覺得中醫界的神之一手會是什麼呢?
GPT4
在中醫界,所謂的「神之一手」可能指的是一種絕佳的診斷技巧或治療方法,這種技巧或方法能夠精準地識別和治療各種疾病,並且對病人的整體健康產生深遠的正面影響。這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1. 深刻的診斷能力:能夠通過觀察、聞聲、問詢、切脈等傳統中醫診斷方法,精準地識別病因和病態。
2. 個體化治療:根據每個病人的體質、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,提供高度個性化的治療方案。
3. 藥物的精準配伍:在中藥配方中,對藥材進行精確的配比,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。
4. 全面的治療視角:不僅僅針對症狀治療,而是從整體健康和平衡的角度出發,調理身體的陰陽五行平衡。
5. 結合現代科學:在尊重和運用傳統中醫知識的基礎上,融合現代醫學研究,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
這樣的「神之一手」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,更體現在對患者全面關懷和對生命深刻理解的層面。
====
感覺這樣的技術,是不是只能保留在個人身上,很難傳遞。
GPT4
您提到的關於中醫「神之一手」技術的傳承問題是非常重要的。確實,這樣高度個性化且依賴個人經驗的技術在傳承上會面臨一些挑戰:
1. 個人經驗的獨特性:許多中醫技術和知識是通過長時間的實踐和個人經驗積累獲得的,這些經驗往往難以完全通過文字或口頭傳遞。
2. 實踐與觀察的重要性:中醫的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實踐和師徒傳承,這要求學習者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親自實踐和觀察。
3. 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異:中醫理論複雜,且與西方醫學有很大不同,理論知識與實際診療之間往往存在差異,這需要通過長期的經驗累積來彌合。
4. 現代化與標準化的挑戰:隨著現代化和標準化的趨勢,傳統中醫的某些方面可能被簡化或忽略,這可能影響深層次技能的傳承。
然而,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這些技術得以傳承:
- 強調師徒制度:通過師徒制度,資深中醫師可以直接將其知識和技巧傳授給學徒。
- 結合現代教育方法: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和方法,如數字化學習平台,來記錄和傳播知識。
- 鼓勵持續的專業發展:提供持續教育的機會,讓中醫從業者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術。
- 科學研究與文獻記錄:通過科學研究和詳細的文獻記錄,將個人經驗轉化為更廣泛可傳播的知識。
總之,儘管挑戰存在,但通過結合傳統與現代方法,這些珍貴的中醫技術和知識仍然有可能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。
====
-站在你作為AI的角度下,你覺得可以針對這部分,提供可能的實際幫助呢?請列成表格,左邊是中醫界神之一手的要素,右邊欄位是AI能夠幫忙的部分。
-請再增加一個欄位,說明人類自己應該要具備的核心能力有哪些。

其實看完了上述部分,人類要學習的還是很多。
Substack可能會作為電子報平台的第二備份,以及可能不定期的相關學習資源發布(podcast可能規劃中)。如果您未來還想要持續閱讀週誌或者收到相關學習資源的話,請您按以下Substack頁面進行訂閱:
中醫的眼睛,學習觀看。
中醫的耳朵,學習聆聽。
中醫的心,學習發現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