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Frank Lee的中醫學習週誌
- Posts
- 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31130-W48)第12期
Frank Lee's中醫學習週誌(231130-W48)第12期
本期內容:小測驗

所有的學習,都是一種憶起。
🎯前言
各位熱愛中醫學習的夥伴大家好,這是第12期學習週誌。
我是這份學習週誌的撰稿人Frank Lee。這一期是小測驗,大家可以測試複習一下目前為止自己閱讀電子報後,是否還記得過去幾期的內容。這個目的是為了幫著大家做提取練習,是目前證實最有效的學習方法。
我們通常著重於把資訊放進學生的腦中。其實正相反,認知科學研究最實實在在的一項發現,就是把資訊從學生腦中取出的重要性。根據一個世紀以來的研究,為了改善學習效果,我們必須著重於取出資訊…也就是提取練習。事實上研究顯示,提取練習比教師和學生常用的其他技巧更有效,像是講課、反覆閱讀或寫筆記。
大家先吃個早餐,準備好了之後,花個五分鐘動動腦筋吧~
祝大家臨床常樂,本期閱讀與學習愉快!
231130. Frank Lee.
👉🏼複習問題
有標註(複選題)的是複選,其他未標明的題目是單選題
根據《理虛元鑑》的內容,治虛有三本,分別要考慮下列哪些呢?(複選題) A.肺 B.脾 C.心 D.腎
「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氣因和」指的是哪一個處方的作用?A.大柴胡湯 B.生脈散 C.人參敗毒散 D.小柴胡湯
能夠「去腸胃結氣」的藥物是誰?A. 黃柏 B. 大黃 C.牡丹皮 D.柴胡
太陰伏暑,舌赤口渴汗多,加減生脈散主之。《溫病條辨》中,除了生脈散以外,加了下列哪兩味藥物?(複選題) A. 天冬 B.丹皮 C.石膏 D.細生地
「肺為水之上源」,根據《臟腑真原》作者張效霞先生的研究,最早出典於何處?A. 脾胃論 B. 丹溪心法 C.內經 D.醫方集解
在《鄭欽安醫書闡釋》(p122)醫理真傳卷三,陰虛門問答二,人參白虎湯後面有一小字提到,如果沒有人參的話,可以用什麼代替呢?(複選題)
A.洋參 B.沙參 C.太子參 D.黨參導赤散在《刪補》有一個加減法,臨床上很實用,在「心經實熱」可以添加下列哪三個藥?(複選題)
A.黃連 B.梔子 C.竹葉 D.大黃傷血分可以問的鑑別點:「醇飲肥厚炙爆過用」,也就是可以從飲食習慣以及飲食內容物,來判定是否容易使胃府導致濕熱,這種狀況,是「血分」的問題,則是以清胃散作為組合。清胃散組成中,不包括下列哪些藥物?
A.升麻 B.荷葉 C.生地黃 D.牡丹皮「主心腹邪氣,安中,養脾氣,平胃氣,通九竅,助十二經」「身中不足」「四肢重」,這是哪味藥物的功效?
A.麥門冬 B.炙甘草 C.大棗 D.百合桂林古本的處方中,「濕氣在上,中於霧露,頭痛,項強,____疼痛,脈浮而濇者,黃耆桂枝茯苓細辛湯主之。」其中這症狀在臨床上是很關鍵的主證。A. 兩頰 B.兩顴 C.兩額 D.兩顳
(答案請見最後)
👉🏼本期電子報小結
感謝大家對於電子報的支持,目前電子報發送平台維持一年的經費也已募得,所以目前預計會持續發送到52期^^ 希望在每週四的閱讀,能夠帶給大家學習中醫的樂趣喔!你是否也想起剛學中醫的那份期待與盼望呢?^^
祝大家臨床常樂,本週學習愉快!
231130.Frank Lee.
請填寫問卷回饋意見,協助我繼續調整電子報內容!謝謝大家的回饋與填寫,讓我後續調整電子報的動力。
如果想要針對今天的主題討論,也歡迎加入Discord討論平台:
感謝您支持電子報的運作~
**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,目前維持電子報發送平台一年的經費已募得約100%,感謝大家的鼓勵!
目前平台會預計持續發刊到52期!
如果您喜歡電子報內容,歡迎您以贊助一杯咖啡的方式支持。您的支持將幫助我繼續提供優質的寫作,並支持平台的營運。謝謝您的鼓勵與陪伴!👇🏻👇🏻👇🏻
👉🏼考題答案
ABD
D
D 黃柏:主五臟腸胃中結熱/ 大黃:蕩滌腸胃 / 牡丹皮: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
BD
D
AB
ACD
B
C
C
Substack可能會作為電子報平台的第二備份,以及可能不定期的相關學習資源發布(podcast可能規劃中)。如果您未來還想要持續閱讀週誌或者收到相關學習資源的話,請您按以下Substack頁面進行訂閱:
中醫的眼睛,學習觀看。
中醫的耳朵,學習聆聽。
中醫的心,學習發現生機。